更新时间:2024-09-28
根据报道,2009年全国高考考生达到1020万,其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750万,而放弃考试的考生多达84万。而在2010年的高考中,放弃考试的现象可能还会继续发生。根据国内专业调查公司麦可思与新浪合作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开学之后不久,接受调查的高三学生中,有1%的人在选择“不在国内读大学”或“留学”两个选项中做出了选择。
据介绍,高中毕业不读大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家庭经济情况无法负担大学费用,二是因为大学生就业难。对于因家庭经济情况而无法上大学或者承受较大压力的考生,调查方建议中学与高校应加强助学金、助学贷款等相关政策和项目的介绍,并提供更多帮助考生获得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咨询与服务。而对于打算放弃高等教育的高三学生中有近三成的人选择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选项,这应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并考虑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和教学的改革。
调查发现,当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高于孩子认为自己可以达到的高考水平。截至10月5日,有80%的高考生家长为孩子制定的高考目标是一本院校,而高考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最可能就读一本院校的占67%。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1%的家长和5%的高考生对毕业后的期望为高职高专院校,而实际上选择高职高专的比例超过了50%。这说明当前高考生在进入高职高专时并不情愿。事实上,一些好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和平均月收入等方面往往好于部分三本甚至二本院校。
在高考志愿填报进程中,已经有22%的高考生制定了明确的志愿填报计划,另外34%的考生已经确定了部分备选高校和专业,还有34%和10%的考生表示他们还在考虑志愿填报,或者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
虽然新学期才刚开始不久,但已经有76%的高考生表示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压力。调查发现,高考成绩中间的学生群体和认为自己最有可能就读二本或三本院校的高考生压力最大。
高考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我施压(54%),其次是父母的影响(24%),而同学和老师的影响较小(分别为7%和4%)。从性别来看,男生比女生对自己的期望更高,高出了6个百分点。
造成高考生压力最大的因素是成绩好坏(42%),其次是担心考试发挥失常(29%)。专家建议,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当前距离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如果考生从现在开始对此感到忧虑或恐惧,将不利于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同时,也容易形成自我暗示,有碍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学校和父母应该帮助考生调节因偶然事件或非个体努力可改进的因素而产生的压力。
与高考生相似,学业成绩也是造成高考生家长压力的最大因素。认为孩子的学业情况是导致压力的最主要因素的高考生家长占38%,其中成绩中等的家长压力最大,因为变数最大。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家长占32%,而对如何帮助孩子做好高考志愿填报感到有压力的家长占20%。无业失业退休人员阶层的家长与孩子沟通存在更多困难,并且与农民和农民工这一家庭阶层一样,更多地因为家庭经济情况感到有压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企业家阶层的家长更加担心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