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剖析:高一新生环境适应心理辅导案例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04-27】新生适应不良的辅导案例
引言
适应是个体积极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或者改变自己原有的状态,以获得所需的间接满足的过程。对于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新生来说,适应陌生的学校环境是他们所遇到的第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以及心理准备的不足,许多新生在入学后出现了适应不良的现象。本文以一例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案例为例,探讨了新生在入学后出现的问题以及辅导的策略。
个案资料
1.事情经过
学校已经下班了,J匆匆跑来找我。那是开学后的第四周,她穿着军训服,非常着急地说:“老师,我得厌食症了?”我迅速将她上下打量一翻,J的脸微微泛红,额头上渗出些汗,嘴唇有些青。“你怎么知道你得了厌食症?”我问到,“我已经好久没有吃饭了。”我意识到问题似乎有些严重,立刻把她领到了咨询室。
2.个人基本情况
J同学,女,17岁,身材微胖,皮肤偏黑,发型是当下中学生流行的不对称型,戴着一副红边框眼镜,说话不紧不慢。
3.他人的观察和反映
与J同宿舍的同学认为J很真诚,也很大方,与宿舍同学相处很好,善于交流。J不喜欢吃食堂的饭菜,每次从家里回到学校都带来许多零食,带来的零食吃完了就去学校的商店买。开学后打扮很特别,穿衣很时髦。 与J的母亲通过电话了解到J同学周末回到家的情绪比较稳定,会主动同母亲聊学校发生的事情,在家里的饮食非常正常,并没有出现拒绝饮食的现象。
4.心理测试结果
(1)SCL-90测试结果 SCL-90测试是我校在开学后第2周进行的。J的总分:241分。从各个因子得分来看,J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尤其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上的得分都在3.00以上,显然,必须对J同学进行及时疏导。 (2)《学生情况调查问卷》结果 《学生情况调查问卷》是我校自行编制的一份问卷,作为新生情况调查存入心理档案中。问卷内容涉及了学生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交友情况、学习情况、自我评价以及自己的烦恼等信息。 从J的问卷可以获得的信息:她目前与母亲住,但在“认为最喜欢你的人”中她将先填上去的“姑姑”划掉后写着“不知道”;在“家庭环境”一栏的四个选项“温馨、冷清、嘈杂、热闹、一般”中她选择的“一般”。但是在“在过去,你的家庭是不幸的吗”,她的答案是“否”。 J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从问卷可以看出,她目前还在学习电吉他,除此之外,她还喜欢唱歌,会些萨克斯。她的朋友很少,且年龄比自己大,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她往往是被动的参与者。关于自我评价中,J用了五个词来描述自己的个性特征:拽、狂、时髦、开朗、大方。 她觉得自己的缺点是“总被情绪所困绕。”自己的最大烦恼是担心父母在今后会不理解自己以及老师不理解和悦纳自己(注:后来了解到,这里的老师不是指现在学校的老师,而是指以前的语文老师)。
咨询过程与策略
在与J的咨询过程中,老师采用了以下策略帮助她适应新的学校环境。
1.情绪宣泄,积极关注
第一次谈话时,老师与J并排坐在办公室的长沙发上,给予她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接纳。通过询问问题,老师让J逐渐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内心所想。在谈话中,老师认真倾听,引导谈话的方向,帮助J放松情绪。
2.处理现实问题,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在第二次咨询中,老师与J一起探讨了她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如同学们不友好、语言不通等。老师与她分享了自己曾经在新环境中的困惑和不适应,并引导她去发现周围同学的优点,接受他们的存在。
3.找出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
老师介绍J参加学校的“同辈成长互助小组”,通过团体活动帮助J发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对每个人负责、让每个人喜欢自己等,并帮助J调整自己的认知。
4.创造条件,巩固咨询效果
在咨询过程中,老师与J的班主任、生活管理老师、军训教官及家长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共同为J创造了一个能够适应新环境的条件。同时,老师鼓励J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咨询后记
几周后,J同学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希望成为学校心理社的成员。通过咨询的帮助,J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克服了适应新环境的困难,并展现出了自己的潜力和自信。回顾与她的接触,老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认真倾听的忠实倾听者,而J才是真正的引导者。通过创造安全的环境和给予无条件关注,老师帮助J完成了自我成长的蜕变。 此案例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咨询理论,通过积极关注、处理现实问题、找出不合理信念和创造条件等策略,成功地帮助学生克服适应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年. [2]王玲.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马志国. 心理咨询师实用技术.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