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乌鲁木齐家教
当前城市:乌鲁木齐 [切换其它城市] 
wlmq.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乌鲁木齐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乌鲁木齐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乌鲁木齐家教网 > 家长加油站 > 父母不是“法官”,孩子亦不是“犯人”!

父母不是“法官”,孩子亦不是“犯人”!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8-01-07

父母的“教育”是行使“法官”权利,让孩子为行为付出代价?还是“伙伴”的角色,参与解决问题?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必须要求孩子为其不当的行为,付出身体上或是精神上的“疼”、“羞耻”“内疚”或是“自己不值得”的代价吗?还是教孩子“好好说话”及“想办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伤人”?还是“帮人”?

先分享一个小情景:

一个月之前的某日放学,接孩子时,老师跟我说,孩子踢小朋友了,而且那个小朋友是负伤的,早上在班里提醒过所有的小朋友,不要碰到他的伤口,XX“踢”到他伤口,好在没有流血,但是所有老师都没有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知道是孩子不小心还是故意的?

说实话,前半部分我还挺冷静的,因为了解孩子很少有动手推搡的习惯,且小朋友的情绪表达及言语表达能力有限,推推搡搡事情常有发生,不足为奇。但是到后半部分,说是不担心受伤的小朋友那是假的,一瞬间脑补了一些列的画面......说不害怕也是假的,若是“踢”,且在明知对方有伤的情况下还“踢”,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细思极恐。

我来到孩子的旁边蹲下来,他正在玩积木,我想转移他的注意力听我讲话,可惜没有成功。

“宝贝,我想和你说件事情。”

孩子边玩边点点头。

“你知道XX小朋友受伤了,缝过针吗?”

孩子点头说:“知道。”

“那如果不小心碰到会怎么样?”

孩子说:“会哭,会流血,要送医院。”

“那你呢?有没有碰到他?”

孩子说:“我是轻轻的碰了一下他。”

“怎么碰的?”

孩子说:“这样。”孩子轻轻用脚碰了一下我的腿(我不记得这是在幼儿园里问的,还是吃过晚饭后)

“他哭了吗?”

孩子说:“他没哭,我哭了。”

“为什么你哭了?”

孩子说:“因为老师批评我了。”

“因为你碰到小朋友的伤口了,他哭了,老师当然要批评你......”

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说:

“老师批评你,你很难过是吗?那你希望老师怎样做?”

孩子肯定会说:“要好好说!”

“好好说你会听吗?”

孩子会点头说:“会。”

但是,过段时间,会不会听,记不记得,那是未知的。(可以避免让孩子过度关注在老师的批评上,更可以避免孩子以为父母很关注“批评”这个点。)

回去的路上,我们俩还在讨论这个问题。

“你受伤了,妈妈会不会心疼?”

孩子说:“会,妈妈会很难过的。会问,咦!娃娃怎么受伤了,要打电话给医生叔叔,他来接我去医院看看。”

“那你碰到XX小朋友,他的妈妈会不会心疼?会不会问,我的娃娃怎么受伤了?”

孩子说:“会。”

“那要怎么办?要不要道歉?”

孩子说:“我已经跟他道过歉了。”孩子说的时候,有些情绪。

路上的沟通就不在继续了。

吃过饭后,我拿出手机,问他要不要跟XX小朋友和他妈妈说一声

孩子不愿意,说道过歉了。

“可是,宝贝,如果别的小朋友碰到你,我也想了解怎么回事啊,XX小朋友的妈妈也想了解一下啊!”

孩子对着微信语音:“XX,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碰你的!”后一句,是我说过,孩子跟着说的。

然后,我又发信息给XX小朋友的妈妈,说:“真不好意思,孩子今天碰到你孩子的伤口了,真不好意思,肯定很疼!”

小朋友的妈妈回信息说,没关系之类的。

我说孩子学:“以后每天我都会保护你的伤口的!”

俩小朋友用语音在那里聊天,“我有好吃的好玩的不分享给你,分享给你......”

还是好朋友。

晚上,沟通继续。

“你如果受伤了,我会想去幼儿园保护你,不让小朋友碰到你的伤口,可是我不能去幼儿园保护你。”

孩子:“恩”

“那XX小朋友的妈妈也想去保护他,他妈妈也不能去,怎么办?”

孩子说:“他爸爸可以去保护他。”

“他爸爸也不能去,我好心疼他,好希望有个小朋友替我保护他的伤口,我想想哪个小朋友替我呢?”

孩子没有反应。

“我要好好想想谁可以替我。”我忍住没说,你可不可以替我保护他的伤口。

孩子说:“我,我呀!我来保护他的伤口!”

“你要怎么保护呢?”

孩子说:“我会这样扶着他下楼梯、走路。”

“还有,如果别的小朋友碰他的伤口,你可以说,不能碰,他会疼的。”

孩子点头。

早上,去幼儿园的路上,再次提醒他,今天要保护谁,怎么保护。

到幼儿园,提醒他去找那个小朋友,他拉着小朋友的手说:“我要保护你的伤口,扶着你走路。”

同时,跟老师打个招呼,孩子今天会保护XX小朋友的。

下午,接娃时,询问老师,孩子今天有没有保护小朋友?老师说,上午有意识去保护,下午就忘记了。

这个事情到此翻页

后来在跟我的心理成长师分享这个事情时,我说,好像这是第一次真正在面对孩子行为有偏差时,脑子想的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追求教育的长期效果,而不是报复、惩罚、让他难受,受到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不舒服,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貌似真正的理解要让孩子改变的前提是先让他感觉好起来,而不是让他感觉更糟。她很开心的问我,有没有把这个事情记录下来,这是家长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是令孩子觉得被接纳的、做错事是被允许的事情。

貌似从那天开始,我开始试着,关注引导孩子思考已发生事情的解决方式,开始进行头脑风暴,即使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合理不适合,那也没有关系,只当试错,试错的结果便是学习的过程,如,他拿盛着饭的碗打碎了,问他怎么清理,以后怎么拿碗,用什么样的碗吃饭......

他把水洒垫子上,怎么清理,水可以放在哪里,可以在哪里玩、如果想在垫子上玩水,要怎么样不把水弄洒......

我开始变得更柔软,变得心更大,貌似孩子的行为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在我眼中都不再是问题,而孩子呢?也变得很“乖”,基本上在遇到问题时愿意商量,基本上能遵守我们共同制定的或是商量好的规则,如,

我觉得不能在吃XX零食了,会不舒服。

孩子会说,妈妈,我吃最后一个,我打开分享给你一个,我一个。

如果,我还坚持。

孩子会说,我今天吃最后一个,我明天不吃零食了。

往往,有两种结果,吃,第二天不吃;不吃也没有关系。

第二天,不断提醒前一天他的承诺,看他想吃的样子,在他做好自己的事情时,奖赏一个或一口,那喜笑颜开脸及声音,谢谢妈妈,我爱你。

这是我与孩子相处以来,少有的感觉,那是一种贴心、温暖、幸福的感觉。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三分教,七分等的耐心。

也是不断对传统教育理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转变。

更是父母不断“睁眼看世界,闭眼看内心”,不断疗愈内心创伤的痛苦历程,育儿先育己,看,你是谁?为什么是今天的你?

父母教育孩子,有固执且令人痛心的一点是,孩子犯错是不可饶恕的,且要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不管是身体上的挨打疼痛,还是语言暴力的斥责、威胁等带来的反抗,他不会想,是我做错了什么,我应该怎么改,但他会想,你做错了什么,他应该为逃避你的惩罚说什么话,以后做事情的时候怎么不被你发现,更可怕的是他可能会产生或认定“自己是那个不值得的人”。

可能你会说,打骂确实有用,当然了,我赞同打骂有用,最起码是暂时有用的,我想问的是,那以后呢,长大了,打骂没有用时,你怎么办?青春期叛逆时,你怎么办?送到可以打骂他,可以采取电击疗法让他害怕的地方?还是你独自流泪,默默叹气,无奈至极地说着,我家孩子不像你家孩子那么听话。

细思极恐

晚吗?不晚

那就从现在开始吧,你不是“审判官”,亦不是“法官”,对错对解决问题及情绪表达无济于事。

自己先成长,孩子因父母的成长而不同

搜索教员